鐵素體不銹鋼的晶間腐蝕
鐵素體不銹鋼與奧氏體不銹鋼- -樣,也可以發生晶間腐蝕,但敏化處理及避免這種腐蝕的熱處理則恰好與奧氏體鋼相反。鐵素體不銹鋼自925℃以上急速冷卻(例如水淬)容易遭受晶間腐蝕;這種易受晶間腐蝕的狀態(敏化態)經過650~ 815短時回火,便可消除或減少(表3-4)。焊接后的晶間腐蝕,在奧氏體鋼及鐵素體鋼發生的區域也有差異:前者距熔合線有段距離,而后者則緊鄰熔合線。
鐵素體不銹鋼的晶間腐蝕現象是20世紀50華代初開始引起人們注意的,但是,由于這類鋼的用量不大,對于這個現象的研究也不多,遠少于對奧氏體不銹鋼晶間腐蝕的研究。只是從60年代末期以后,一方面由f冶煉技術的進展,能夠經濟地提供問隙元素含量很低的鐵素體不銹鋼,克服其在力學性能和焊接方面的困難,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節約鎳和避免奧氏體不銹鋼在應力腐蝕方面的缺點,高純鐵素體不銹鋼的研究,包括晶間腐蝕的研究也突然地多了起米,對于影響晶間腐蝕的因素和這種腐蝕的機理,比過去也明確多了。
(1)熱處理制度,再次肯定了鐵索體不銹鋼(25 %Cr)出現晶間腐蝕的條件,確是與奧氏體不銹鋼相反,并與表3-4的結果是一致的。
(2) 碳量和合金元素的影響 與奧氏體不銹鋼不一樣,碳量降到0.03%以下,還不足避免晶間腐蝕;需要更高的純度,例如<0.005%C,<0.015%N, 才能降低晶間腐蝕敏感性。為了確定C、N及Ti的作用,曾有文獻設計了八種實驗鋼,變化C量(0.0021% ~0.061%)及N量(0.0075%~0.057%),并在有些鋼中加人Ti,用電位法、電子金相法等實驗技術確定了敏化態有晶界沉淀,在佛騰65 % HNO3的氧氣-還原電位有二次峰(圖3-24),碳量愈高,則峰值愈大。含Ti的鋼號則沒有晶間腐蝕。
轉載請注明精川材料檢測地址:www.ahmedelaza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