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奧氏體和雙相鐵素體奧氏體鉻鎳不銹鋼焊接金屬中鐵素體含量(FN)的測定ISO 8249: 2018(中文翻譯版)
ISO 8249: 2018焊接—奧氏體和雙相鐵素體奧氏體鉻鎳不銹鋼焊接金屬中鐵素體含量(FN)的測定(僅供參考)
目錄 頁
前言......................................................................................................................................iv
簡介.......................................................................................................................................v
1范圍....................................................................................................................................1
2規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原則....................................................................................................................................1
5校準....................................................................................................................................2
5.1涂層厚度標準.................................................................................................................2
5.2磁鐵.................................................................................................................................2
5.3儀器.................................................................................................................................2
5.4校準曲線.........................................................................................................................3
6覆蓋電極試驗墊的標準方法............................................................................................5
6.1焊接金屬試樣的尺寸.....................................................................................................5
6.2熔敷金屬試樣.................................................................................................................5
6.3測量.................................................................................................................................6
6.3.1表面處理......................................................................................................................6
6.3.2單獨測量......................................................................................................................6
6.3.3報告..............................................................................................................................7
7其他工藝的試驗墊和生產焊縫的標準方法....................................................................7
7.1其他焊接金屬試驗墊的標準方法.................................................................................7
7.2生產焊縫.........................................................................................................................7
8其他方法............................................................................................................................7
8.1方法.................................................................................................................................7
8.2保持校準.........................................................................................................................8
9奧氏體不銹鋼焊接金屬中δ鐵素體的二級標準制備程序............................................8
附錄A(資料性附錄)帶材包層制造二級標準...............................................................9
附錄B(資料性附錄)離心冷鑄二級標準的制造..........................................................19
參考文獻..............................................................................................................................27
前言
ISO(國際標準化組織)是一個由國家標準機構(ISO成員機構)組成的世界性聯合會。編制國際標準的工作通常是通過ISO技術委員會進行的。對已設立技術委員會的主題感興趣的每個成員機構都有權派代表參加該委員會。國際組織,政府和非政府組織,與國際標準化組織聯絡,也參與這項工作。ISO與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在電工技術標準化的所有問題上密切合作。
ISO/IEC指令第1部分描述了用于編制本文件和進一步維護本文件的程序。特別是,應注意不同類型的ISO文件所需的不同批準標準。本文件根據ISO/IEC指令第2部分(見www.iso.org/Directives)的編輯規則起草。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要素可能是專利權的主體。ISO不負責識別任何或所有此類專利權。在編寫本文件期間確定的任何專利權的詳細情況將在介紹和/或收到的專利聲明的ISO清單中列出(見www.iso.org/patents)。
本文件中使用的任何商號均為方便用戶而提供的信息,不構成背書。
關于標準的自愿性、與合格評定有關的ISO特定術語和表達的含義,以及關于ISO在技術性貿易壁壘(TBT)中遵守世界貿易組織(WTO)原則的信息,請參見www.iso.org/iso/forward.html。
本文件由國際焊接學會第二委員會編寫。
與本文件任何方面相關的任何反饋、問題或官方解釋請求應通過您的國家標準機構提交給IIW。這些機構的完整清單可以在www.iso.org/members.html上找到。
第三版取消并取代第二版(ISO 8249: 2000),該版本已進行了技術修訂。與上一版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對表2(原表1)進行了更正;
—對第9條(原第8條)和整個文件進行了細微的編輯性修改。
介紹
目前,對于測量焊縫金屬中的鐵素體含量最好的實驗方法,無論是破壞性的還是非破壞性的,還沒有統一的意見。這種情況導致了國際上“鐵素體數”或FN概念的發展和使用。鐵素體含量是用標準化程序確定的焊縫金屬鐵素體含量的描述。本文件規定了這些程序。焊縫金屬的鐵素體含量被認為與鐵素體含量的百分比近似相等,特別是在FN值較低的情況下。最近的信息表明,FN可以高估較高FN時的鐵素體體積百分率,高估系數的順序為1,3到1,5,這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合金的實際成分。
盡管有其他方法可用于確定鐵素體含量,但本文件中規定的標準化測量程序是基于評估從具有規定強度和尺寸的磁鐵中提取焊接金屬樣品所需的撕裂力。撕裂力與FN之間的關系是通過在磁性基底上使用由指定厚度的非磁性涂層組成的一級標準得到的。每個非磁性涂層厚度都指定了一個FN值。
用這種方法測定的鐵素體含量是任意的,不一定是真實的或絕對的鐵素體含量。認識到這一事實,在引用由該方法確定的鐵素體含量時,使用術語“鐵素體含量”(FN)而不是“鐵素體百分比”。為了有助于傳達這樣一個信息,即已經使用了這種標準化的校準程序,“鐵素體數”和“FN”這兩個術語被大寫為專有名詞。
焊接—奧氏體和雙相鐵素體奧氏體鉻鎳不銹鋼焊接金屬中鐵素體含量(FN)的測定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以下方法和裝置:
—通過焊接金屬樣品和標準永磁體之間的吸引力,測量主要為奧氏體和雙鐵素體奧氏體不銹鋼1)焊接金屬中δ鐵素體含量,表示為鐵素體含量(FN);
1)術語“奧氏體-鐵素體(雙相)不銹鋼”有時用于代替“雙相鐵素體-奧氏體不銹鋼”。
—手工金屬電弧覆蓋電極標準焊盤的制備和測量。對于生產焊縫的鐵素體測量和其他工藝(如鎢極氣體保護焊、氣體保護焊和埋弧焊)的焊縫金屬,也推薦使用一般方法(在這種情況下,應確定焊盤的生產方式);
—校準其他儀器來測量FN。
本文件中規定的方法適用于焊態焊接金屬和熱處理后導致鐵素體完全或部分轉變為任何非磁性相的焊接金屬。奧氏體化熱處理改變了鐵素體的尺寸和形狀,改變了鐵素體的磁響應。
本方法不適用于測量鑄造、鍛造或鍛造奧氏體或雙相鐵素體奧氏體鋼樣品的鐵素體含量。
2、規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無規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本文件中沒有列出任何術語和定義。
國際標準化組織和國際電工委員會在下列地址維護用于標準化的術語數據庫:
—ISO在線瀏覽平臺:https://www.iso.org/obp
—IEC Electropedia:可在http://www.Electropedia.org上獲得/
4、原則
通過焊接金屬樣品和永磁體之間的吸引力來測量大部分奧氏體不銹鋼焊接金屬的鐵素體含量,是基于包含一個鐵磁相和一個(或多個)非鐵磁相的兩相(或多相)樣品之間的吸引力增加的事實隨著鐵磁相含量的增加。在大部分奧氏體和雙鐵素體奧氏體不銹鋼焊縫金屬中,鐵素體是磁性的,而奧氏體、碳化物、sigma相和夾雜物是非鐵磁性的。
5、校準
5.1涂層厚度標準
涂層厚度標準應包括應用于尺寸為30 mm×30 mm的非合金鋼底座的非磁性銅。非合金鋼底座的厚度應等于或大于實驗確定的最小厚度,在此最小厚度下,厚度的進一步增加不會導致標準永磁體和涂層厚度標準之間的吸引力增加。非磁性銅涂層的厚度應達到±5%或更好的精度。非合金鋼的化學成分應在表1規定的范圍內。
表1—化學成分限值-非合金鋼
銅涂層可由閃鉻覆蓋。隨著銅鍍層厚度的減小,從該標準的銅鍍層側剝離給定永磁體所需的力增加。
為確保校準的充分再現性,應使用上述涂層厚度標準。尤其是,可使用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前身為國家標準局或NBS)制定的涂層厚度標準。
5.2磁鐵
標準磁鐵應為圓柱形永久磁鐵,直徑為2 mm,長度約為50 mm。磁鐵的一端應為半球形,半徑為1 mm,并拋光。例如,這種磁鐵可以由36%鈷磁鋼制成,48,45 mm ± 0,05 mm長,磁飽和,然后稀釋到85%。磁鐵的磁強度應確保將標準磁鐵從不同涂層厚度標準上剝離所需的力在圖1所示關系的±10%范圍內(磁鐵重量除外)。這相當于剝離力與5,0 FN/g ± 0,5 FN/g的鐵素體含量之間的關系。
5.3儀器
用這種方法進行測量時,應使用一種儀器,該儀器能使施加在磁鐵上的撕裂力增加,并垂直于試樣表面。應增加剝離力,直到永磁體與試樣分離。儀器應準確測量分離所需的剝離力。儀器的讀數可以直接用FN、力或其他單位表示。如果儀器讀數不是FN,則FN和儀器讀數之間的關系應通過校準曲線確定。
注:許多用于測量鐵磁性基底上非磁性涂層厚度的儀器是合適的(例如,美國原產的MAGNE-GAGE),一些商用儀器是直接用于測量鐵素體含量的(例如,前蘇聯原產的α-相位計)。此外,在適當的內部改造后,可以使用一些實驗室天平。
圖示
x非磁性涂層厚度,毫米(mm)
y剝離力,克力(gf)
圖1—5.2中定義的標準磁體的剝離力與5.1中定義的涂層厚度標準之間的關系
5.4校準曲線
為了生成校準曲線,確定從5.1中定義的幾個涂層厚度標準中撕下5.2中定義的標準磁鐵所需的力。然后,根據表2或公式(1)[4]將涂層厚度標準的非磁性涂層厚度轉換為FN:
FN = exp{1,805 9 ?1,11886 [ln(t)] ? 0,17740 [ln(t)]2 ? 0,03502 [ln(t)]3 ? 0,00367 [ln(t)]4} (1)
其中t是非磁性涂層厚度,單位為毫米。
最后,繪制校準曲線,作為儀器讀數單位的撕裂力與相應FN之間的關系。
為了校準測量鐵素體含量的儀器,該儀器適用于名義上的奧氏體不銹鋼焊接金屬,其范圍在0 FN到約30 FN之間,建議使用一套至少由八個標準組成的儀器,銅涂層厚度在約0.17 mm到約2 mm之間。
......
為了將校準范圍從大約30 FN擴展到100 FN(適用于雙鐵素體—奧氏體不銹鋼焊接金屬),建議使用一套至少由五個標準組成的標準,涂層厚度在0.03 mm和0.17 mm之間。
表2—使用標準磁鐵(5.2中規定)通過吸引力(5.3中規定)測量鐵素體含量儀器校準用涂層厚度標準(5.1中規定)的非磁性涂層厚度與鐵素體含量之間的關系
6、覆蓋電極試驗墊的標準方法
6.1焊接金屬試樣的尺寸
手工電焊條的標準焊接金屬試樣的尺寸和形狀如圖2所示。對于通過5.2和5.3中規定以外的儀器/磁鐵或工藝測量鐵素體含量,可能需要更大的試樣。在這種情況下,應清楚、仔細地確定襯墊的尺寸和生產方式。
6.2熔敷金屬試樣
a)焊盤應在平行鋪設在底板上的兩根銅棒之間建立。應調整間距,以適應表3中規定的電極尺寸。
b)焊盤應通過一層接一層地沉積至最小高度12.5 mm(參見圖2中的注釋)來建立。對于直徑≥4 mm的電極,每層應在一個焊道中制造。對于小直徑,除頂層外的每層應由兩個或多個珠子組成,珠子的最大編織度為芯線直徑的3倍。電弧不得與銅排接觸。
圖示
1尺寸為70×25×25的銅棒
l測量鐵素體含量區域的長度(見表3)
w測量鐵素體含量區域的寬度(見表3)
注:母材最好為X2CrNi18-9或X5CrNi18-9型奧氏體鉻鎳鋼(見ISO 15510),在這種情況下,最小焊盤高度為13 mm。也可以使用軟鋼(C-Mn鋼),在這種情況下,最小焊盤高度為18 mm。
圖2—鐵素體測定用焊接金屬試樣
c)弧長應盡可能短。
d)焊接電流應符合表3中給出的值。焊接停止和開始應位于焊縫堆積的末端。每次焊道后應改變焊接方向。
e)焊道之間的焊盤可在每道焊道完成后20 s內通過水淬冷卻。焊道之間的最高溫度應為100℃。最后一層焊道在水淬前應風冷至425℃以下。
f)每道焊道應在下一道焊道熔敷前清理干凈。
g)在所有情況下,最頂層至少應包含一個熔敷的單珠,最大編織度為芯線直徑的3倍。
表3—焊接參數和熔敷尺寸
aOr為電極制造商推薦的最大值的90%。
6.3測量
6.3.1表面處理
焊接后,標稱奧氏體不銹鋼焊接金屬(<30 FN)的焊縫堆積應光滑平整,注意避免表面的重冷加工2);這一目標可以通過在焊縫兩側使用鋒利清潔的350 mm平銑刀粗銼和垂直于焊縫長軸的銼長軸來實現。拉伸銼削應通過沿著焊縫長度的平滑向前沖程完成,并施加穩固的向下壓力。焊縫不得交叉銼平。
2)冷加工會產生馬氏體,馬氏體也是鐵磁性的,會產生假鐵素體跡象。
焊接后,雙相鐵素體—奧氏體不銹鋼焊接金屬(>30 FN)的焊縫堆積應使用連續的較細研磨劑研磨至600粒度或更細。磨削過程中應注意避免過度壓力導致表面拋光或過熱。
完工表面應光滑,去除所有焊接波紋痕跡。制備的表面應在待測長度上連續,寬度不小于5mm。
6.3.2單獨測量
沿焊道縱軸,應在完工表面的不同位置至少讀取六個鐵素體讀數。應注意將被測焊件與振動隔離,因為振動會在測量過程中導致磁鐵過早脫落。
......
6.3.3報告
所獲得的六個或更多可接受讀數應平均為一個值,以轉換為被測焊接金屬所報告的鐵素體含量。
7、其他工藝和生產焊縫的試驗墊的標準方法
7.1其他焊接金屬試驗墊的標準方法
生產覆蓋電極試驗墊的標準方法可幾乎直接適用于其他焊接金屬,例如藥芯焊絲電弧焊熔敷層。在制備此類試驗墊時,可能需要增加焊盤長度,以便鐵素體測量區域不包括焊坑。對于埋弧焊接金屬,可能需要增加試驗墊的寬度和長度。對于所有試驗墊,墊應至少由六層組成,頂層至少由一個焊道組成。一般來說,準備和測量應盡可能遵循第6條的指示。
7.2生產焊縫
焊接試樣的沉積方法對鐵素體含量測量結果有很大影響。因此,在以不同于6.1和6.2或7.1規定的方式沉積的試樣上以及在生產焊縫上獲得的鐵素體含量測量結果很可能與根據6.1和6.2或7.1沉積的試樣上獲得的結果不同。然而,在所有情況下,應沿給定焊道的近似中心線進行鐵素體含量測量。
必須確保測量不受偶然出現的強鐵磁性材料(如軟鋼或鑄鐵)的干擾。在測量過程中,此類材料應與標準磁鐵尺寸和強度的永磁體保持至少18 mm的距離。其他磁鐵和/或儀器可能需要更大或更小的距離,以免受附近強鐵磁性材料的影響。
......
8、其他方法
8.1方法
可使用非通過評估吸引力或不同于本文件中規定的方法來測定鐵素體含量的方法,例如通過磁飽和進行體積測定,前提是它們已通過二級標準進行校準,其中鐵素體含量已通過本文件中規定的方法測定??刹捎?/span>6.1和6.2中規定的方法制備二級標準品,方法是按照6.3中規定的方法給二級標準品分配FN值。
注:根據附件A編制的二級IIW標準先前由英國TWI(焊接協會)生產。根據附件B編制的二級IIW標準可從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標準物質辦公室(https://www.nist.gov/srm)獲得。
在某些情況下,通過本文件規定方法以外的方法獲得的結果,即使按照8.1校準,也可能與通過本文件規定方法獲得的結果不同。因此,如有爭議,應采用本文件規定的方法。
在給定的試樣上,通過其他方法測定的平均FN,與使用本文件中規定的方法獲得的測量值相比,應在FN范圍內的±1 FN公差帶內,最大值為10 FN,且隨著FN增加超過10 FN,該公差帶可成比例地增大。
8.2保持校準
......
表4—定期FN檢查的最大允許偏差
9、奧氏體不銹鋼焊接金屬中δ鐵素體的二級標準制備程序
涂層厚度標準不適合用作所有類型鐵素體測量儀器的主要標準。因此,需要在實驗室、車間和現場條件下對儀器進行校準和交叉參考。第一套二級標準是由Teledyne McKay在20世紀60年代后期制定的,它們是基于SMAW的建立,非常像6.2中所示的墊。他們被用來開發測量鐵素體的FN系統,正如我們今天所知,取代了以前使用的%鐵素體系統。Teledyne McKay隨后生產和銷售了這些二級標準,但在20世紀70年代末停止了生產和銷售。因此,大約在1980年,國際焊接學會(IIW)要求一些組織,特別是TWI(英國焊接學會)制定一系列二級標準,每個由八塊奧氏體不銹鋼焊接金屬組成,鐵素體含量大約在3 FN到27 FN之間。采用帶狀熔覆工藝制備了100臺機組的原始生產線。塊體由奧地利的VEW-Bóhler生產,鐵素體編號由TWI分配給塊體。當最初的100套在國際上銷售時,一種新的生產二級標準的工藝被開發出來(CNIITMASH,俄羅斯),它使用離心冷鑄來生產大環,其中大部分壁厚含有類似焊接金屬的微觀結構。尺寸約為10 mm×12 mm×20 mm的塊體是從含有類焊縫金屬組織的環壁部分加工而成的。
......
附件A
(資料性)
用帶材包層制造二級標準
A.1材料
A.1.1母材
在其上沉積名義奧氏體焊縫金屬的母材是B1型非合金鋼(見ISO 4954),其形狀為尺寸為100 mm×100 mm×800 mm的棒材。待熔覆的表面用自由手打磨干凈。
A.1.2焊接耗材
采用埋弧帶熔覆工藝。使用合適的帶材和焊劑組合,以便在未稀釋的焊縫金屬中獲得3fn到27fn范圍內的八個FN水平。使用了由不穩定的超低碳奧氏體不銹鋼Cr-Ni組成的焊帶,其橫截面積為60 mm×0.5 mm。焊劑被團聚,并含有不同的金屬粉末添加劑。在使用之前,焊劑在300℃下重新彎曲1h。
A.2焊接工藝
如圖A.1所示,每種情況下的焊接金屬都由基材上的七層帶狀熔敷層組成。每一層后,焊接方向都發生了變化。使用的電源具有下垂特性。使用的焊接參數見表A.1。
珠狀沉積順序如圖A.2所示。為了盡量減少母材的變形,首先在鋼筋的一側覆蓋三層。轉動鋼筋后,在另一側焊接了三層。
該程序繼續進行兩次,直到最后一次焊道。
表A.1—焊接參數
圖示
1焊縫,共7層
2耗材
3母材
4每邊通過1,3,5,7
5每邊通過2,4,6
圖A.1—通過帶狀包層沉積二級標準焊接金屬的方法
圖示
1焊縫熔敷
2二級標準
3母材
圖A.2—帶材包層二級標準的焊道沉積和加工順序
A.3加工和標記
A.3.1切割程序
最初,結束部分被切斷,對應于圖A.3中的“1”—“1”行。在圖A.3中標有“a”的位置取第七層化學分析用鋼片。沿“2”—“2”行切割另一端部分。
鋼筋的其余部分沿“3”—“3”線分開,沉積物沿“4”—“4”線與母材分開。見圖A.3。
隨后,沿著“5”—“5”行(見圖A.2中的X)對試驗表面進行粗略處理。
隨后,沿“6”—“6”線進行橫向加工,并沿“7”—“7”線進行底面加工(見圖A.2)。
圖A.3和A.4中顯示了粗加工焊接鋼筋的劃分,遵循“8”—“8”行。隨后,完成了單個樣本。每根雙面包扎的鋼筋可制作30個試件。
圖示
a在這些點上進行化學分析的鋼片。
圖A.3—帶材包層二級標準的切割順序
圖示
1試驗表面
2標記區域
圖A.4—提取單個帶鋼包層二級標準
A.3.2尺寸、公差、表面光潔度
成品“鐵素體二次標準”的尺寸和公差如圖A.5所示。用8A-80-G-9-V39磨盤研磨試驗表面(見ISO 525)。其他所有的表面都是粗糙的。
圖示
1試驗表面
2標記區域
圖A.5—各條包層鐵素體二級標準的標記
A.3.3用于標準識別的標記
標準的標記在側面進行,如圖A.4和A.5所示。用圖章制作的標記的排列方式使其與試驗表面的距離盡可能大。
標記的讀取方向指示第七層的焊接方向。標準的名稱由字母和數字組成。字母(A到H)表示FN值增加,后面的數字表示設置的數字。
A.4化學成分
表A.2顯示了礦床第七層(所有標準)的全化學分析示例。
表A.2—第七層帶狀復合鍍層的化學成分示例
A.5 FN測點位置標記
在TWI按照A.3所述的條件接收標準。FN測量將在每個標準的五個位置進行。因此,如圖A.6所示,通過在側面劃線標記各個樣品。連接這些標記的虛線的交點定義了四個測量點。第五個測量點位于測量面的中心。點由i到v標識,如圖A.6所示,但這些字符未在塊本身上標記。
圖示
1由虛線相交確定的點
2中心點
3條劃線
4標準組號
5個人標準
圖A.6—在每個包層條上標記二次標準樣品并識別五個測量點
A.6 FN測量儀器和校準
A.6.1概述
使用的儀器和程序符合本文件的要求。在開始生產和測量一般問題的FN標準之前,TWI對一套標準原型進行了試驗。這些結果表明,TWI給出的FN值與其他組織的結果一致,而且帶狀包層樣品可用于一系列商用鐵氧體測量儀器。
A.6.2使用的儀器
由美國儀器公司(USA)制造的兩個“Magne測量儀”用于對每一套標準進行測量。為了確保兩個儀器之間的差異在可接受的范圍內,在程序開始時,在按照A.6.4所述進行校準后,使用兩個“Magne gages”對包含一整套標準的所有樣品進行測量。這兩組數據都在95%的“Magne gages”預期測量值變化范圍內。
A.6.3磁鐵強度檢查
......
每10套二級標準進行測量后,對每臺儀器的磁鐵強度進行復查,確保其仍符合要求。
每次校準前,按照制造商的說明清潔磁鐵。
表A.3—用于帶狀包層二級標準“Magne-gage”校準的NIST標準
A.6.4鐵素體含量校準
根據本文件中規定的程序,得出了每個“磁規”儀器的鐵素體數(FN)與白色刻度盤讀數校準值。所使用的八個NIST涂層厚度標準如表A.3所示,零點也是使用完全非磁性材料確定的。
兩個“Magne gages”在校準中都顯示了約13 FN的彎曲,因此通過該水平上下的校準點繪制了分離的最佳擬合直線(最小二乘法)。這些線的方程式用于在隨后的二級標準測量工作中從白色表盤讀數中導出FN值。
各校準點位置的最大公差按AWS A4.2的規定。事實上,在所有情況下都達到了更好的公差。
對每個“Magne儀表”進行校準:
......
A.7二級標準測量程序
A.7.1儀器和操作人員
每組8個鐵氧體二次標準品由兩名操作員分別使用兩個“磁力計”讀取4組完整的讀數。盡管在任何給定的二級標準上只雇用了兩名操作員,但在整個測量過程中雇用了幾個操作員。
A.7.2退磁
由于“磁規”被報道對預磁化不敏感,因此沒有嘗試去磁標準。
A.7.3每個鐵素體標準的測量
在每一個單獨的鐵氧體標準上,在五個測量點中的每一個點為每個操作員和“Magne測量儀”讀取三個讀數。非磁性夾具安裝在標準件上,以幫助快速準確地定位測量點,這些測量點由具有適當尺寸和定位孔的塑料凹塊組成。標準沒有在任何一個點上的三個單獨測量之間重新定位。
因此,每個標準共有60個“Magne-gage”白色表盤讀數,每個單獨測量階段12個。
每個操作員和“Magne gage”的讀數在一次測量過程中完成。
A.7.4數據記錄和分析
一名“Magne gage”操作員的讀數數據與“Magne gage”編號、FN校準參考、日期和操作員姓名一起記錄。
對每個單獨測量點的三組白色刻度盤讀數進行平均,并從每個點的適當校準方程中產生FN值。從五個測量點的FN值中得出每個標準的平均FN值。
A.7.5結果陳述
表A.4中的示例說明了隨每組標準一起在卡片上顯示的結果。
此外,框中每個標準旁邊的標簽顯示了該標準上所有測量值的總平均FN值。所有值都被引用到0,1 FN。
每套盒裝的八個標準還配有一本簡短的小冊子,簡要介紹了該標準的準備工作。
表A.4—隨附每箱標準的卡片上的結果表格表示示例(第二焊接金屬標準,68套—1980年5月)
如需查看完整版,請聯系致電0512-6883-0001
轉載請注明精川材料檢測地址:www.ahmedelazab.com